请用Chrome、Firefox等现代浏览器浏览本站。另外如果需要投稿加我 QQ 3050457879 说你的需求。

品德教育责无旁贷 23所大学校长佛光山论坛获共识

佛教观察家 释本法 评论

为推动全球佛教高等教育携手向前,共创优质教育平台,佛光山系统大学首度举办国际性2016大学校长论坛,10月1日起展开一连3天议程,来自11国、21所大学的校长、学者齐聚一堂,就如何落实品德教育、加强国际合作、建构佛教大学特色及培育佛教教育人才等议题,

为推动全球佛教高等教育携手向前,共创优质教育平台,佛光山系统大学首度举办国际性“2016大学校长论坛”,10月1日起展开一连3天议程,来自11国、21所大学的校长、学者齐聚一堂,就如何落实品德教育、加强国际合作、建构佛教大学特色及培育佛教教育人才等议题,热烈交流。

第一场论坛在佛光山云居楼六楼举行,聚焦“如何落实大学品德教育”议题,众人针对推动品德教育的困境和可行作法,畅所欲言。不论东、西方学者都同意,推动品德教育,大学责无旁贷,而且融入佛教精神的品德教育,有助于年轻一代安顿、调适身心,建构生命核心价值,让社会更和谐。

佛教教育:把寺院当学校

稍早开幕典礼中,佛光山系统大学总校长杨朝祥表示,佛光山开山星云大师重视教育,发起百万人兴学活动,陆续在4个国家建立西来、南华、佛光、南天、光明大学,5所大学的师生可共享资源,成效卓著。这场国际大学校长论坛,希望能为世界佛教大学的国际合作交流,开启契机。

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指出,在星云大师“把寺院当学校”的指示下,佛光山关心教育不遗余力,希望这场论坛,有助于教育向前迈进,让年轻一代看见未来希望。佛光山开山寮特助慈惠法师补充道,开创佛光山的初始目的在培养人才,所以山上历史最悠久的建筑是丛林学院;这场论坛可以借助众人经验,不只为佛教,也为变动急遽的时代带来更好的改变。

品德教育:用生命教育生命

首场论坛由杨朝祥主持,匈牙利布达佩斯佛教大学校长Jelen Janos、台湾慈济大学校长王本荣担任引言人。Jelen Janos说明佛教在匈牙利有150年历史,主要受德国影响,多为研究藏传佛教的学术团体。据统计,1991年时,该国佛教徒不及百人,10年内却成长到1万人,佛教道场也日渐增加。

Jelen Janos指出,二战后,数十万青年移居他国定居、工作,始终是匈牙利执政者无法逃避的挑战;不过目前有愈来愈多年轻人关切如何充实心灵,大学的佛教教育正可以提供适切有力的帮助。

“大学有责任辅导学生就业、创业,但不能让他们造业。”王本荣一语中的指出品德教育的重要。他表示,慈济除了传授知识,为了推动完整人文教育,更“六管齐下”,安排“品德、纪律、美学、生命、环境、服务”教育课程。其中医学院的“大体老师”、“无语良师”解剖课,充分发挥“用生命教育生命”的成效。

大学使命:教出有核心价值的学生

在交流中,许多大学校长分享推动品德教育的实例。台湾南华大学校长林聪明表示,该校除成立生命教育中心,也鼓励各系所推动品德、服务、环境教育活动,同时每年举办成年礼,鼓励学生做个知足感恩的人。一年后评估,发现学生的同理心提升了,情绪问题则大为减少。

“在天主教国度兴办佛教大学,深具挑战。”菲律宾光明大学校长Helen Correa说,该校用奖学金鼓励经济弱势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,希望能为菲国培养具备人间佛教理念的领导人才。该校以“三好”为教育方针,鼓励学生透过艺术表演,服务并融入小区,进一步改变社会。立校才2年,对菲国人而言,佛教不是宗教,而是教育的代名词。

美国西来大学校长Stephen Morgan表示,西来的教育着重合作理念、人的价值及社会参与,而重视慈悲的佛教,对引导年轻人探索与发挥生命的价值帮助极大。他强调,无论社会怎么变化,校园都该坚持“教出有核心价值学生”的使命。

韩国中央僧伽大学企划室长正德法师说,该校开设宗教、哲学等相关课程,期待学生都能成为优质的地球村公民。

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比较宗教学院院长Chris Vonck,则从哲学家角度,分享他接触佛教的感想。他认为,佛教教义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尊重,可以让人在黑暗中找到光明。

人间佛教:让我成为更好的人

德国汉堡大学Numata佛学研究中心教授Michael Zimmermann指出,21世纪以来,德国大学也面临专业与品德教育难以兼顾的困境,得知台湾不少佛教大学已建构完整的品德教育策略而欣喜不已。不过他也表示,在基督信仰为主的德国,很难期待学生成为佛教徒。

“人间佛教让人生活得更美好,也让我成为更好的天主教徒。”身为天主教徒的光明大学校长Helen Correa响应,人间佛教搭配许多活动,成功吸引好动的年轻人认识佛教;而“三好”、“四给”理念,让人与人之间如兄弟姊妹般和谐,能提升国家的道德规范。因此在菲律宾,人间佛教已成功打破宗教界限,彼此融合。

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总监衍空法师,分享该校许多科系学生踊跃辅修佛学课程的例子。他分析指出,香港受英国统治近百年,年轻人或许出于“寻根”的需求,想认识与中华传统文化关系深厚的佛教,因此佛学课程除了安排禅修体验,也传授“四圣谛”等佛教的世界观,并讲授佛陀、高僧的生平,希望学生找到生命典范,拥有快乐人生。

澳洲南天大学校长Bill Lovegrove则表示,该校品德教育尚未系统化,希望多方取经,把品德教育融入课程。他同时响应Michael Zimmermann的问题,认为当前许多职场压力甚大,学习佛教思想能调适身心,让人身心更健康。

布达佩斯佛教大学校长Jelen Janos指出,在全人教育时代,大学教育应该质量并重,学术与品德兼顾,大学教授应该主动扛起品德教育的责任,甚至要求自己成为学生的道德典范。

宇宙普世价值:融合宗教与科学

“在非佛教大学,借助佛教思想推动品德教育,并不容易。”法鼓文理学院校长惠敏法师提出经验谈,曾受邀在一般医学院教授“职业伦理”课程,却大感挫败,因为学生对专业的道德漠不关心,让他存疑,佛教教育是否真能推动品德教育。

“超然的宗教,即科学精神;超然的科学,即宗教精神。如何融合科学与宗教,是大学教育要面临的挑战。”同样以医学院起家的慈济大学校长王本荣语重心长地说,在校园推动宗教教育,应侧重“宗教精神”,因为宗教精神即宇宙精神,可以解决许多科学无法回答的问题,深具普世价值,他会经常和校内老师讨论相关议题,说服老师把宗教精神融入课程。

德国莱比锡大学东亚系所所长Philip Clart谦称自己在道德教育的经验不足,不过近10年德国教育方向有大改变,透过系统训练提升品德教育,已成大学共识,只是目前尚无能力落实。

“品德很难教,需要很长时间、甚至一辈子,才可能看见成效。”杨朝祥总结道,推动品德教育,“模范带领”很重要,期许老师能扮演指引角色,和学生一起学习,成为学生学习道德的典范。

大学校长论坛建立国际合作平台

会后杨朝祥校长受访表示,全世界开设佛教研究系所的大学不少,却苦于缺乏分享平台,缺乏合作交流机会,佛光山系统大学首度举办大型国际大学校长论坛,希望全球的佛教大学,能在融合品德教育、促进国际合作、培养佛法人才等方面,集思广益,让世界更祥和。

其他两场论坛将移地举行,第二场“如何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”在嘉义南华大学举行,第三场“如何建构佛教办大学的特色暨佛教教育人才培育计划”在宜兰佛光大学举行。

喜欢 (0) or 分享 (0)
发表我的评论
取消评论

表情

您的回复是我们的动力!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

网友最新评论